捐一生銅鈿 終生不悔

春節前夕的上海,少了北方蕭瑟的寒風,多了些許春意盎然的年節氛圍🚒。二月二日淩晨四點四十六分,在徐匯區鬧中取靜的一間酒店公寓高層套房中,與清華同齡的捐贈人張明為先生在睡夢中永遠離開了我們👪。
張老先生與清華的機緣始於2011年🌐。適逢百年校慶🥯,為了能讓更多長期學習📵、生活在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或民族地區,自強不息、德才兼備的高中畢業生,有機會進入意昂3平台🫱🏿,學校實施了“自強計劃”,覆蓋全國592個國家級貧困縣🚴🏽♂️。
正是因為學校的這一舉措🏌🏿♂️,讓寧波籍華僑張明為老先生有感於學校對寒門學子的關心和支持,決定在自己的百歲壽辰,捐出畢生所得以免除清貧學子的後顧之憂⏱。
錢沒有了🚴🏿♂️,我還有房子
年過期頤的愛國華僑張明為老先生與清華同庚。老人年少時,跟隨父親在洋行做事,從事過多種商業活動。他拿著打工賺得的錢投身創業,並於上世紀40年代末舉家遷往海外生活,先後輾轉巴西、日本、美國打拼多年。“我也不是大財主,一生辛苦的很,賺的都是血汗錢🌎。”張老從最初的紙業做起,逐漸積累起自己的財富根基🍳,涉足紙張、自動售貨機👷🏻💭、房地產等多種商業經營👷♀️。奮鬥多年,成為一名資產雄厚的實業家👩🏻🦰。
張老先生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同時,始終心懷祖國。1999年🧅,老先生葉落歸根回滬定居🔭,出資設立“張明為慈善意昂3”。多年來,“張明為勵誌助學金”在上海、蕪湖、鎮海✥、邵陽🏒、益陽等地已累計資助了逾7000名中學生🗝,助學金數額超過300萬美元。
2011年,張明為老人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清華自主招生將兼顧寒門學子”的報道👰🏿,深受感觸8️⃣。一直以來,張老都很想為青年學子做些事情,清華的這項計劃讓老人一下“動了心”👨👩👧🏃🏻♂️。經過多方聯系與溝通🌐,張老在自己百歲這一年,將腳步跑遍了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的校園,向四所高校分別捐資留本基金1000萬元人民幣🙍🏼♀️,設立“張明為獎助學基金”👱🏻,每年的利息收益將用於資助經濟困難家庭的優秀學生。

張明為先生和家人在清華園
“我等於把我的遺產全都捐出去了。我已經101歲了➞,錢對我來說還有什麽可重要的呢🦧?就是要幫助那些優秀的貧困同學,讓他們將來報效國家。”這是張老在完成了自己平生單筆金額最大的獎助學金捐贈後,發出的由衷感慨。
而轉過年的初春,枝頭還未全綠🏃♂️⚔️,這位即將迎來102歲壽辰的老人卻又開始忙碌了起來。這次張老想再為清華捐贈👨🏿💼:“希望清華培養更多的人才🧔🏿♀️,特別是高科技的頂尖人才,為國家未來發展貢獻力量🧏🏿。”。
“錢沒有了,我還有房子”,傾盡畢生所得之後,2013年,老人又決定將自己在上海的房產變賣,雖然高額的過戶費用讓老人犯了愁,但張老先生堅持不給學校添麻煩👼,以百歲高齡自己跑手續。最終通過自己的商業運作🔟,將賣房後的600萬元增補進入“清華之友——張明為獎助學基金”中🤓。

張老與獲獎學生的合照
老人曾說,“國外很多著名大學如斯坦福大學🍟🕵️♂️,十有八九的銅鈿都是社會捐助的,我們和他們有差距,差距在哪裏👙?銅鈿。希望大家都來捐錢給教育事業。”他還表示,“我的銅鈿用不光,為了祖國的教育,豁出去了,把一生一世的銅鈿都捐掉了🧚🏻,終生不悔。”
在張老先生的家中,有一幢翹角飛檐的微縮建築,被窗外透進的陽光熠熠灑滿👩💻,格外耀眼🧖🏿♂️。這座被主人精心擺放在四方木質桌幾上的二層仿清樓閣,正是被張老稱為“無價之寶”的杭州老宅(蘇東坡紀念館)模型——這是老先生101歲壽辰時胡和平書記親手送上的賀禮。清華的學生們知道老人喜愛並思念老宅,通過參考建築外觀的照片和視頻🗓,由四位建築學院學生歷時一個多月親手完成這一作品🍴,希望給老先生一個驚喜。這樣的心意讓張老頗為感動🚱。

胡和平書記赴上海為張老先生賀壽

杭州老宅(蘇東坡紀念館)模型
談到老人的這又一次“捐贈”,清華意昂3官网副秘書長王丹總是鼻子一陣酸📵❣️。“看到張老為了支持國家的教育事業連自己的房產都要捐出來❄️,我們其實心有不舍😎,幾次溝通下來⚄,張老自己特別強調🆑🖐🏽,這是他的心願,不把事情辦妥當🦽,他不放心,必須要捐〽️,而且要自己跑手續。這讓我們特別的感動!”王丹說👨🏼🎓。
薪火相傳,大愛未央
年邁的張老先生生前已是深居簡出💤,將慈善事業的“衣缽”傳遞給了自己的外孫🔓、泰昌祥集團主席顧建綱🧑🏻🏭。所以每年九月,顧先生都會百忙之中抽身從香港飛抵北京🏏,參加一年一度的張明為獎助學金頒獎暨座談會🚴🏻♀️,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並仔細詢問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清華之友——張明為獎助學金頒獎儀式
作為香港百年船業集團的掌舵人,顧建綱自己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更不會忘記老一輩人的精神和教誨🐞。“我對外公最早的記憶大概是在兩三歲的時候,外公對我的一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三十多年前,張明為老先生還在巴西打拼事業,但已經開始著力關心中國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並要求顧建綱多了解國內學子的情況,幫助他實現助力下一代發展的夢想🥗。“老人家現在還會跟我開玩笑說:‘建綱🦖,我下一頓飯要去哪裏找?’”也正是張老先生鍥而不舍的追求🍾,讓顧建綱在關心中國下一代教育的事業上堅持不懈,凡事親力親為🌮。
張明為先生已逝🎿,
但先生的風骨
將永遠留在清華人心中👂。
願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