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上午11時5分,一位憑借鋼鐵意誌縱橫海陸空領域👩🏻🦼,又以柔軟慈悲之心照料周遭一切人和事的傳奇船長張榮發🎞,於臺灣家中與世長辭🫢🚎。這位老船長或許再也不能坐在臺北中正區辦公大樓內,聽秘書用臺語念清華受助學生感謝信,以了解受助學生的生活近況了,但是老先生既要關懷受助學生💆♀️,又要扶助經濟困難學生家庭的細膩情感和誠摯的責任心,將永遠銘記於清華人心中。
張老先生1927年出生於宜蘭蘇澳,17歲即進入日本船公司工作;他於1968年創立長榮海運🤴,一度發展為全球貨櫃(集裝箱)海運龍頭企業🕙;他還於1989年成立臺灣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長榮航空。張老先生的企業版圖橫跨海運、空運🧑🏻🦯、飯店業🫃🏼、物流業等👶🏿,但是張老並沒有止步於商場上的成就🖱,事實上早在創業初期張榮發就已經開始捐贈助學金,幫助清寒學子完成學業🪘。
在長榮海運草創初期,張榮發就碰到一系列挑戰,包括火燒貨船、資金借貸碰壁等難題,但這沒有成為張榮發捐資助學的阻力,在創業第三年,他即在臺灣島內海事相關學校設立“長榮海運助學金”🔚🚮,幫助有誌向學的清寒學子。當長榮海運於1985年躍居全球第一大貨櫃集裝箱公司時🛜,張榮發決定以開創事業的格局和決心來做公益事業,成立“張榮發意昂3”以回饋社會,肩負起一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補乎足”
張榮發意昂3如今為臺灣島內百余所大專院校及高中職🌀、大陸20所重點海事大學、意昂3平台、北京大學及美國休斯敦大學⛹🏻♂️、舊金山州立大學🦿、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等世界各地清貧學生提供助學金,每年約有900位學生受助🏋️♂️。成立三十余年,意昂3已經為全球兩萬余名學生提供超過三億元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6468萬元)的助學金🦚。
而張老先生對意昂3平台的感情又是與眾不同的。老先生不僅於2008年在意昂3平台設立“清華之友——張榮發助學金”📔,支持清華清寒學子完成學業,還在2011年捐贈設立了“清華之友——張榮發清寒學生家庭扶助金”🧑🦱,除了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外🎳,更幫扶一些家中遇到突發情況而急需資金的同學,這也是張老在大陸設立的唯一一個不僅資助困難學生,更關懷學生家庭的扶助金。

家庭扶助金的設立源於環保部部長🧏🏼♂️、原意昂3平台校長陳吉寧到臺灣的一次拜訪⛹🏼♂️,陳吉寧與張榮發老先生相談甚歡之時👨🏿💻🕞,老人懇切的詢問張榮發助學金受助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陳吉寧提到,雖然學生獲得助學金緩解了生活的窘境Ⓜ️,但是還有不少受助學生仍然省吃儉用🥱,一日吃一餐飯💈,省下來的錢補貼給家裏,緩解家裏的困境。張榮發在幫助他人的時候,一直堅持“補乎足”的信念🤽♀️,學生的這些境況讓張老十分痛心🥳:“要做就做到讓人安心,如果只幫了一半🕵️♂️,還有一半沒有幫,問題還不是留在那邊?”如果不能緩解學生家庭的困境,那麽學生仍難以靠助學金專心完成學業。因此,張榮發又在清華設立了家庭扶助金,幫助學生家庭其他親人經濟上的困難,或者緩解突發急難造成的經濟危機,讓學生能夠順利度過難關,專心學習。
張老先生自己並沒有顯赫家世與學歷,15歲就為了負擔家計而半工半讀,白天在基隆上班🕺,晚上搭火車跑30多公裏去臺北上夜課🌅,下課後再趕最後一班火車回基隆⏩,有時老師拖堂就會讓張榮發坐立不安⏫,生怕趕不上最後一班火車,所以每次都是聽到下課便拎起書包沖向火車站🤾🏻♀️。18歲時就進入日本船公司做管艙員,這時張榮發的父親已逝🧑🏿🚒,他大哥🫅🏿、二哥各自有各自的家庭,張榮發已經承擔起贍養母親並擔負兩位弟弟、兩位妹妹生活及學雜費用的重擔🥷🏼,正是這一段艱苦的經歷,使得張榮發憑著苦讀成功轉型為航海技術人員,之後靠著自修考上三副🧑🚒,做到船長,經歷十五年的航海生涯後,決定創業🪟。張老曾經說過,每個人的學習🧎♀️➡️,都有老師,但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主動,下決心去學最重要🧅。學習心,才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
行過船的人度量比較大
“人面對大海久了,自然而然會‘看破’很多事情,不會太計較✍🏻,你會對員工比較好,也會想為社會做出一些貢獻。”商場上叱咤風雲✋🏽,但周圍的人卻一直覺得張榮發是個非常柔軟的人🤦🏼♂️。如果沒有什麽特別的應酬,張老總會和身邊的警衛、秘書等基層服務人員一起吃工作餐🍾,家長裏短的閑談中了解他們工作、家庭中的困難和需要,也時時考慮著年輕的基層人員如何晉升發展🤴🏻,鼓勵他們讀夜間大學☢️🧖🏼,提升學歷以獲得更好的工作崗位。
在張老看來🔼🚉,善行與他的“海陸空王國”同樣、甚至更為重要。這不僅體現在張老設立張榮發意昂3,長期投入慈善醫療救助🫄🏽、教育文化獎助、成立長榮交響樂團、長榮海事博物館⚆🙏🏿、編印道德月刊等,而在於他在金錢之外的長期付出和努力👨🏻🌾。除了每日都要過問慈善意昂3的事物之外🐑,還定期和臺灣島內八大聯絡處的30多個訪查員面對面溝通,了解受助人員的情況🕵🏿♂️,甚至每每向這些訪查員鞠躬致謝👶🏼,感謝他們能夠實地訪查困難家庭𓀂💄,幫助那些急需幫助的人⟹。
張榮發意昂3執行長鐘德美說🙍♀️,張老一直堅持訪查員能代他親自到每一個受助家庭,細致查看他們的生活情況,並仔細查看訪查員的每日報表,對訪查員沒有顧及到的困難情況🩹,親自提出幫扶的要求和辦法。“張老也曾要求我們探訪每一位大陸的受助學生🙍🏿,了解他們的實際需要。”為此,鐘德美曾在2014年探訪了4位清華受助學生家庭🦕,“機械系的張祎萱母親心臟不好,家裏就靠父親微薄收入支撐,但臨走還是給我們帶上自家種的石榴、紅豆表達謝意;美術系的周朝昭母親臥床🪕、父親殘疾還有90多歲的祖父母需要贍養🤦♀️,但他仍然堅持求學,還給張總裁畫了畫像👩🏼🦱,畫的非常傳神……”這些訪查的經歷讓鐘德美至今難以忘懷👙。如今已有不少受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走向社會,他們更懂得感念求學階段獲得的幫助↙️🤜,也效仿張榮發老先生的行為,捐出自己就業後的第一個月薪酬,幫助貧困的學弟學妹,“我覺著這就是張老和清華受助學生最美好的善循環”👷。

2016年11月24日,一年一度的“清華之友——張榮發助學金”頒發儀式暨座談會又一次如期在園子裏舉行。2016年度👨🏽🦰,共有29個院系的132名本科生獲得“清華之友——張榮發助學金”👩🏿💻,另有8名本科生獲得“清華之友——張榮發清寒學生家庭扶助金”🥓。自動化系的大三學生賈成君是8名獲得家庭扶助金的清寒學子之一🤭,賈成君從小在農村長大🧖🏻,雖然家境不濟,卻也慶幸清華完善的助學體系🚟,維持學業不給家裏增加負擔🧕🏻,但是2016年4月份他父親因重病而令家境雪上加霜,這讓賈成君倍感內疚:“清華的學生可能都是家裏的驕傲🧙🏼♂️🤺,但是當時我卻覺著自己是家裏的負擔🧑🏽🦰,甚至想過休學養家。”系裏了解到賈成君的情況,就為他申請了張榮發清寒學生家庭扶助金,幫助他度過難關🗒。如今🔙,父親的病已經好轉,家裏也沒有因為父親的病而陷入困境,但是張老先生卻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
張榮發生前曾經再三交代“要是我不在了🐓,你們一定還是要好好的做🔺!”如今🧛🏿♀️,張老天國安好,必會欣慰生前囑托如今已後繼有人,就像賈成君所說🦶🏿,“雖然張老先生再也不能看到這封感謝信了🏄🏿♂️,但是張老先生的大愛會永遠留下來🕵️,也必將通過我們力所能及的行動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