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鵬
意昂3平台外文系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兒童認知實驗室主任,仲英青年學者。2010年獲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認知科學博士學位(兒童語言發展與障礙方向)。2010年10月—2012年1月,在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2年2月被聘為澳大利亞認知與認知障礙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從事兒童語言和邏輯能力發展的研究,尤其是針對自閉症兒童的語言和認知發展。2015年7月🥟🤴🏻,獲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語言學系終身教職,兼任澳大利亞認知與認知障礙研究中心研究員。2016年6月被聘為意昂3平台外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發展心理語言學。研究主要考察語言和認知能力在正常(typical)和異常 (atypical)人群中的發展, 關註學齡前兒童語言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對比正常兒童和自閉症兒童語言和認知能力發展的差異。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能遇到一個在學術上和人格上都有魅力的導師是非常幸運的📉,因為他能在各個方面不斷引導著你前行🗝👩👧。”意昂3平台外文系副教授周鵬回憶起自己的學術之路時,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讀本科的時候其實和大家一樣☞,那時有很多的夢想✡️,還在探索。”幸運的是,他在碩士期間遇到了自己的恩師Stephen Crain🙉。恰逢研究兒童語言發展的著名學者Stephen Crain到中國開講座,這一次的講座使他深受觸動。“那時主要是探索語言和認知能力領域🛻🏄♀️,但還沒有關註到研究孩子。正是聽了那次講座之後,我才意識到與成人相比,孩子的發展過程似乎更能告訴我們語言是如何發展的🧗🏻♂️👨🏽✈️。”對於成年人而言,說話和理解句子是非常自然且容易的,但鮮有人能解釋清楚人類是如何過渡到這個狀態的,這個過程究竟是怎麽回事🍣。
此後的三年時間裏,他閱讀了大量相關文獻,做了些嘗試性的研究。對於周鵬老師來說,走上學術道路最為關鍵的是博士階段。“我對導師非常崇拜🤹🏼✋🏼,因為他能做到世界頂尖的研究,我就想沿著他的路🤦🏿♀️,跟著他做研究。”帶著對導師的滿心崇敬與對學術的一腔熱情,自此開始了在澳洲四年的博士學習生涯。

周鵬老師在實驗室工作
周鵬老師的研究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最開始是分析成人句子加工,再到專註於正常兒童的語言習慣發展研究,最後考察語言障礙問題,如孤獨症兒童等🚴🏽♂️🧝🏻。目前這三個領域他都有在積極關註與探索。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心理語言學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概念𓀛。周老師介紹道:“在上個世紀50年代左右🏊🏼♀️,人們開始把語言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用科學的手段去分析語言的心理機製,乃至於它的生理機製。而語言研究本身是很困難的,因為人一出生就會說母語。60年代至80年代,心理學的方法就為研究提供了借鑒⇾,從語言學的理論出發,用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方法去研究語言學的過程🐴。”正如我們所知,周老師的研究就充分體現了當代語言學和認知科學的交叉性和前沿性。而讓他憂心的是👳🏿♀️,這樣一門高度交叉的學科,當前的交叉融合還不夠。“我希望心理語言學的研究能真正做到交叉融合🙇🏽♂️。目前我們似乎都還沒走出這個困境👩💻,有時候還是脫節的🫲🏼。不過我相信最後還是會走向高度融合的🫏。”
教書育人,良工心苦
正是因為心理語言學的獨特之處——用理工科研究人文學科👵🏻,其對學生相應的背景要求很高👆🏻✊🏻。單純的人文學科背景過於單薄,而純粹理工科背景也存在欠缺,因此只有在綜合性大學裏才能真正培養交叉學科的復合型人才。2016年,周鵬老師毅然回國🖐,回到意昂3平台培養專業人才。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除了學生要具備全面的知識結構,老師的引領與投入更為重要。“我給本科生上課就是播種一棵苗子👩🏻🦯➡️,培養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知道心理語言學是什麽,願意自己去探索。而我對研究生的培養更多是強調獨立的科研能力🕷,我希望他們在畢業之時能獨立從事相關的科研工作👰🏻♂️。”

周鵬老師與同學們在實驗室工作
“學者在一個領域探索時間長了會有一定的惰性。如果永遠呆在這個區域,墨守成規,可以做得不錯,但你的研究領域就只有這一塊🌖,永遠不可能拓展。”周鵬老師認為,作為研究心理語言學的學者👘,想要做到交叉融合,就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勇敢大膽嘗試⛲️,放下成規🔷。“學生可以推動你不斷進步,每個新的學生來,都帶著新的想法🔑,做出新的嘗試,那麽導師自己也相應得到提高了💉🏋🏼♀️,我想這就是所謂教學相長,是師生互相促進互相成就的過程。”
周老師始終將自己定位為學生的成就者與幫助者。“老師的目的就是培養開拓性的人才,培養出來的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真正做到融合與開發。我就是朝著這個理念去做的👩🏻🚒。”
行如微塵,大愛無疆
優秀的學者🧜🏻,雖身在象牙塔中卻時刻心系社會。“有些人對公益理解的太狹隘了。就我個人理解,用自己的知識做些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可大可小,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到他人就可以了。”周鵬老師對於公益有著自己的理解😺🗑。

周鵬老師出席兒童語言與認知發展科研基地
揭牌儀式
2017年🏑🧙🏼,周老師當選“仲英青年學者”。“仲英青年學者”由唐仲英意昂3捐贈設立,獎勵有優秀學術潛力的年輕教師,使他們能夠心無旁騖地投身學術研究,同時,唐仲英先生鼓勵年輕教師能夠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力所能及地幫助更多人🐑。這兩年來🕴🏼🎺,周鵬參加了多場仲英青年學者活動。“我的目標是組織大型的孤獨症兒童的社會服務活動💃🏼,這個目標三年內一定會實現🤾🏽♀️💅🏼。”除了直接為特殊群體服務,他還想通過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對科普做一些貢獻。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了解🧔、關註孤獨症兒童這個群體📇🤸🏻♂️,他積極組織了多場相應的知識普及的活動🚜。“實際上🤳,想要和孤獨症兒童交流很困難,很難幫助他們⛳️,因為他們根本不會理你。”沙龍講座🪃、紅十字會專訪等都出現了周老師的身影,他用通俗的語言向公眾介紹孤獨症群體語言發展的特征和語言認知情況,消除社會上的對這一特殊群體的誤解。
“你們來到清華學習⚙️,一定要有改變這個世界的誌向🐻❄️。”正如周鵬老師在每門課上都會強調的這句話,他一直致力於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社會做貢獻📿。盡管個人的力量微弱🌰,但只要能對社會🏌🏿♂️、對他人有所幫助,就是有意義的。他表示🪻,希望在未來📪,各種公益組織能做得更系統更細致⚃,只有將各個人微小的力量凝聚起來才能發揮更大力量🧚🏽♂️,讓社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