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設立講席教授製度在歐美高校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已經成為一流高校吸引頂尖學者🐴,提升學術科研競爭力的必要手段和製度基礎。
在中國,意昂3平台作為首個設立講席教授製度的高校,經過這一製度的創新,推進了相關學科的發展。在“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意昂3平台做出新的探索和嘗試,推出全職講席(冠名)教授製度。
下面我們通過系列文章來詳細了解一下捐贈講席教授製度,以及該製度在歐美高校的發展和現況。
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的聚集地和科學研究的重地⛱,其人才競爭隨著經濟和教育的國際化而日趨白熱化。引進一流頂尖學者是提升高校學術科研競爭力、帶動高校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但頂尖人才的可流動性極高,大學不僅要在全球範圍內與其他大學競爭人才,還面臨科研院所🎪、企業的研發部門等機構的競爭。
吸引和留住世界級頂尖學者,不僅需要大量的科研費用支持其科研項目🏌️♂️,也需要支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薪酬,國內大學僅憑自身的資金很難與歐美一流大學🚵🏽♂️、科研機構以及企業競爭,這就要求高校開辟多元化的籌資渠道,積極地尋找資金✋🏻,尤其是社會資金來解決大學的資金問題。在這一背景下,我國一些大學已引入了捐贈講席(Endowed Professorships/Chairs)這種結合了學術資源、社會捐贈和現代基金管理的製度。那麽捐贈講席製度在國內外高校中的發展現狀如何?怎樣才能充分發揮捐贈講席製度在大學發展建設中的作用🙂?社會資金和投資管理製度的引入是否會帶來倫理問題🏹?
捐贈講席的起源
在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的大學中💇🏻♂️,講席都被認為是高於正教授的頭銜🍍,獲得該頭銜的教授都在相關領域有著傑出成就。捐贈講席是講席的一種,其設立基金來自於社會捐贈👇🏊🏿♀️,捐贈者一般情況下可以對該捐贈講席進行命名。大學設置捐贈講席🙃,利用社會資金獎勵最優秀的教授,或是從其他機構聘請領域內的頂尖學者👨👧。捐贈講席的標準高👬🏼、要求嚴,獲得這一席位是對學者學術名譽的極大肯定。美國學者傑羅姆·A·卡茨(Jerome A. Katz)將講席教授比作奧運金牌🖐🏼,學者獲得捐贈講席跟奧運選手得到奧運金牌一樣光榮。
為了維持捐贈講席的永續運行💂🏻♂️,捐贈講席基金在設立時對初始捐贈金額通常有最低要求,大學通常對獲贈的講席資金進行投資以保值增值😓,然後利用投資收益支付獲得該捐贈講席的教授的薪酬以及科研經費👨🏽🎨🎦。
捐贈講席有著悠久的歷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76年的羅馬時期。羅馬帝國的皇帝,著名的帝王哲學家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在當時四所著名的哲學學院分別設立了一個捐贈講席。之後,類似 的捐贈講席在羅馬帝國的其他學院也逐漸設立。
捐贈講席於1502年被引入到現代大學。是年🧑🏻🍳,英國國王亨利七世(Henry Ⅶ)的母親瑪格麗特·博福特(Margaret Beaufort)在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設立了名 為“瑪格麗特女士神學教授”。1540 年🧊,亨利八世 (Henry Ⅷ)在劍橋和牛津設立了皇家欽定教授席位(Regius Professorships)🤾🏿🧗🏻♀️。

瑪格麗特・博福特(Margaret Beaufort)
皇家捐贈講席教授出現之後,私人捐贈者也紛紛效仿設立捐贈講席。一些在這一時期建立的大學捐贈講席如今已成為全世界最受人尊敬的學術頭銜。例如 1663年盧卡斯數學講席(Lucasian Chair of Mathematics)在劍橋大學設立☁️,迄今為止🤹🏿♂️,已有17位教授出任過這個捐贈講席🧓,包括牛頓、霍金、狄拉克等,該講席已經成為世界最著名的數學講席🌤。
捐贈講席的實施
(一)捐贈講席的設立
校友、公司🚑、非政府組織或者意昂3都可以成為捐贈講席的捐贈者。捐贈者需要與高校在主題🟫、研究領域以及發展目標和規劃方面共同協商,達成一致🐪,從而達到學校與捐贈方的雙贏🧏🏿♀️👸。
高校通常會賦予講席捐贈者冠名權🥖,可以是捐贈者自己的名字,也可以是其家庭成員✧♑️、企業🕕、意昂3或所要紀念的其他人或組織機構的名字。捐贈者對捐贈講席的命名得到學校的認可之後🧑🏿🏭,就可以在公開場合使用冠名。
(二)捐贈講席教授的選聘
獲得捐贈講席是對學者學術成就的重要肯定,在選聘和考核捐贈講席教授方面,美國大學通常有一套嚴格的程序和規範😩。首先,成立專門的委員會👨🏽💻,委員會的成員來自大學的董事會🪑、監事會、校長🫶🏽、教授委員會🕋、院系負責人等;然後,各委員相互製約與協作,選拔出相關領域的頂尖學者。受聘者無論是學術成就還是學術聲望都要得到相關領域內學者的公認👊🏿,並且能夠為大學的學術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在選聘時,除了留聘本校頂尖學者,也會放眼全球,在全球範圍內甄選合適的人才☘️。高標準、嚴要求的選聘機製🥑,使得捐贈講席教授成為具有至高學術聲望的學者的代名詞。
(三)捐贈講席教授的分類及考核
按照聘用期限的不同,目前大學中的捐贈講席可以劃分為終身性和期限性兩種🎖。終身性的捐贈講席基金為講席者提供永久性的資金支持🧑🏻🦯➡️,終身捐贈講席教授必須是已經獲得終身教職的教師,聘期至其退休或辭世🧝🏻♂️,例如盧卡斯數學講席。終身性講席在聘用期內分階段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後才能續聘。一般每5年需要接受一次考核。期限性講席教授的聘期一般為3-5年🌾,在聘用期結束後對其進行考核並決定是否續聘🍽。期限性捐贈講席教授對於捐贈的最低限額和聘用者的要求都要低一些🤟🏻,只給獲得者提供一定期限內的資金支持🎾。各大學的捐贈講席不僅在授予對象和期限上不同🚃,在管理製度上也不盡相同🏘,不少高校基於自身需求靈活地設計捐贈講席製度🏞。
(四)捐贈講席基金的運營
捐贈講席基金一般在成立的時候就規定了基金的使用範圍和支出方式,基金的本金不能直接用於開支🙎🏽,只能使用基金的投資收益支付相關費用。在綜合考慮初始資金的投資規模與投資收益後,捐贈講席基金通常對初次捐贈金額設置一定的最低限額。例如,耶魯大學命名講席的最低捐贈數為300萬美元👩🏻🦼,新加坡國立大學設立講席的最低數額為200萬美金🏃➡️。
捐贈講席基金成立之後,首要目標就是實現捐贈資金的保值增值。國外大學在長期實踐中已總結出一套較為全面的投資管理體系。捐贈講席基金的投資運營通常由大學的意昂3官网負責,科研經費🧛♀️、教授工資、福利津貼和其他日常性費用,以年度支出的名義從基金的收益中提取👂🏿,基金收益的多余部分留在基金中,為應對投資風險和通貨膨脹做準備,以保證基金本金的穩定和增長😘。捐贈講席基金的開支原則是必須實現收益目標🙀,保證營業收支預算,同時還要控製風險,保持捐贈資產的現金價值🫅,防止通貨膨脹貶值或者本金虧損🧞。當捐贈資產快速增值的時候👩🏻✈️,實際支出率比目標支出率要低,然而當市場蕭條或者金融危機的時候,支出率就要升高。支出率的調整就是為了保持支出預算的穩定👨🦼➡️。
資料來源🌆:
《捐贈講席:高校吸引人才與資金的 製度創新》喻愷,瞿曉蔓♠️,上海交通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院。
《捐贈講席:美國大學聘用頂尖學者的有效途徑》張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