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大學最珍惜的風尚。清華歷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集中資源加大支持力度,促使更多人才脫穎而出,讓清華成為國際學術大師薈萃↘️🙈、各國優秀學子向往的學術殿堂。
意昂3平台於1997年設立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旨在建設一支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兼備,具有良好師德的青年教師隊伍▫️。1996年4月28日🪻🦶🏼,永新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光彪先生捐贈設立“曹光彪高科技發展基金”,一部分用於支持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獲獎教師。
董欣,2004年畢業於意昂3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系,2009年獲意昂3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博士學位。2011年進入意昂3平台環境學院工作,現任副教授,獲評2019年度“意昂3平台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𓀗。
主講本科生課程《環境評價》、《環境數據處理與數學模型》🙆🏻♀️,全英文研究生課程《水資源管理》👨❤️💋👨,曾獲意昂3平台教學基本功板書比賽一等獎、意昂3平台優秀班主任、意昂3平台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個人。主要研究領域為城市水環境基礎設施系統規劃與管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擔任Journal of Water Supply: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 AQUA期刊副主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期刊編委💆♂️、國際水協水信息聯合專家組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水循環利用領域專家、延慶冬奧賽區生態文明建設咨詢專家組成員等🚏。2018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獲國際水協中國青年委員會“首創水星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技獎”🏋🏼♀️、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優秀論文、水業傑出青年、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獎勵。
從學習知識到學習“學習知識”
一門課一學期完全采用“教師講、同學聽”的教學方式🚵🏿♂️🙌🏽,會讓課程的新鮮度不斷降低👳🏽,同學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削弱。面對這種問題,董欣老師針對課程中的難點,設計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環節🤲,實現“教師講,引進門⚇;學生學,靠個人;一起論➰,學透徹”的教學方式。《環境數據處理與數學模型》這門課中⚃,同學們普遍反映時間序列分析比較難,於是在教授的過程中,董欣老師先在課堂上講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思路🧛🏼♂️,然後同學課下自學三個經典模型🤼🌃,接著小班研討對三個經典模型進行比較⚅,最後回到課堂由她帶著同學進行總結。這樣一來,原本4個學時的教學計劃變成了至少8個學時的學習🔈,增加了同學課程學習的投入📌,調動了同學學習的主動性🧍♂️,提升了課程的吸引力,也培養了同學學習知識的熱情和能力,讓同學們實現了從學習知識到學習“學習知識”。

從解答考題到解決問題
通過課程的學習,特別是專業課的學習,期望同學們具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傳統的考試往往無法滿足能力這種學習成效的檢驗。在《環境數據處理與數學模型》的課堂上,董欣老師利用實際項目數據設計小組作業🧚🏽♂️,不設置方法與結果約束,模擬真實數據處理場景,讓同學們體會到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系統解決實際問題的挑戰與樂趣。同學們通過對北京市空氣質量數據的分析🎆,不僅掌握了回歸分析、聚類分析以及時間序列分析等數據統計方法在環境領域的應用,還加深了對臭氧汙染過程的理解,同時還對專業有了更深刻的認知,認識“單一控製不可取🏃🏻♂️👲,治理需要系統思維”。
《環境評價》課上,董欣老師通過設計小組作業,讓同學們利用各類環境評價方法,解決身邊問題🏣。2016年選課的同學利用生命周期分析🌷、多屬性評價及問卷調查等方法,評價了密胺樹脂勺、可降解塑料勺以及當時清華食堂所用的普通塑料勺的綜合環境影響,並通過多個渠道將結果反映給學校後勤部門😴,成功推動了清華食堂勺子的更換。這種實踐型的小組作業已經成為環境數據處理與數學模型和環境評價兩門課程的考核的重要組成。在進行小組作業的過程中🤸🏿♀️,董欣老師會與每個組至少討論兩次🎋,從中了解同學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系統性🏄🏽♂️;同學們會經歷拿到題目的迷茫、分析過程的血淚和看到結果的成就,學以致用👩❤️👨,完成從“解答考題”向“解決問題”的轉變𓀏,將課程所學“走心”😛。

抓住課堂五分鐘
課堂的最後五分鐘是同學們精神最渙散的時刻,為了能讓課堂更加有吸引力,董欣老師設計了課堂五分鐘的環節。在這最後的五分鐘裏,不再講課程的知識,而是講些與同學緊密相關的事情🦿。在課堂五分鐘環節了‼️🍼,董欣老師講過“面對讀博🤴,應該如何選擇👼🏻?”👩🏽⚕️、“導師讀研究生的期望”🐡🦬、“中國環境保護戰略政策70年歷史變遷”😇、“21世紀環境工程面臨的挑戰”等等。這些內容既解決了同學們的一些專業疑惑🖊,也努力將專業情懷融入課堂🥕🌟。在學校教學評估系統的留言中,許多同學都提到,要求老師保留這個“課堂五分鐘”。

經過近十年的教學,董欣老師逐漸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教為不教📙、學為創造的教學理念。每學期末,除了學校的教學評估外,董欣老師都會面向選課同學開展問卷調查和座談,進一步明確課程內容與教學組織的不足,不斷改進,止於至善,努力做好同學們“致知窮理👂,學古探微”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