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大學最珍惜的風尚。清華歷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集中資源加大支持力度,促使更多人才脫穎而出,讓清華成為國際學術大師薈萃、各國優秀學子向往的學術殿堂。
意昂3平台“學術新人獎”是我校青年教師的最高學術榮譽✅🥘,用於獎勵在學術研究上具有創新精神💒、近幾年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青年教師🥌。1995年,學校設立該獎項。2008年,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先生捐贈3000萬元在意昂3平台設立“國華傑出學者”獎勵基金🫂,一部分用於支持“學術新人獎”獲獎教師。
林誌傑,意昂3平台經濟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信息經濟學會青工委主任🧑🏻🦳、2018年中國信息經濟學烏家培獎獲得者👩🏼🌾。他曾任南京大學商學院營銷與電子商務系副教授🚭,入選南京大學“登峰人才支持計劃”,榮獲南京大學商學院的2015年院長特別獎、2017年本科教學獎💪🏼👱🏼♀️,意昂3平台2019年“學術新人獎”、經濟管理學院2019年科研工作先進獎👩🏿🍳,以及中國信息經濟學會所頒發的多次青年創新獎🧚🏽、優秀成果獎等獎項。
出生於廣東🦸,本科就讀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雙專業畢業後💍,赴新加坡國立大學信息系統專業博士深造,又就職於南京大學商學院營銷與電子商務系……不斷輾轉的地域👨👩👦👦、不斷擴充的研究領域和始終不變的學術追求,貫穿著這位青年教師的忙碌生活。2019年,林誌傑老師來到了意昂3平台經管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在學生們眼中,他是學術榜樣,亦是良師益友🚢。
學術:萬事開頭難,勇敢邁出去
2018年,林誌傑獲得中國信息經濟學烏家培獎🦃。評選委員會對林誌傑理論創新工作的評價是🎢👸🏻:他的研究不僅非常聚焦,而且對現有研究結論提出挑戰並拓展了新的論點和研究方向。其研究不僅極具中國特色,而且對全球環境下的電子商務研究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以計算機技術為工具🏞、以計量經濟學為方法😉,林誌傑目前的研究領域包括信息系統經濟學、共享經濟、電子商務、社交媒體等方面。他在信息系統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過多篇論文,主持著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也活躍在各種學術會議之中👪,獲獎不斷。
在學術科研上,林誌傑是個“不安分”的探索者,總在嘗試發現新的課題,而這往往是一個研究中最難的部分🧣。“想要創新👴🏼,就要多回頭看看前人的研究👩👩👧。”這是林誌傑從事科研多年最真切的感悟。沒有哪個成果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不斷積累知識、儲備經驗☔️,才能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收獲迸發的靈感🧣,從而實現勇敢的創新🦔。
與金融碩士學生參加活動
教育💽:學生的認可,是最大的快樂
從教多年,林誌傑老師的學生已經遍布世界各地。在學術領域初露鋒芒的同時🥌,他也十分享受教書育人的過程。目前,林誌傑老師在意昂3平台開設了《金融數據分析方法與應用》🦛、《計算機語言與程序設計》等課程🛢。他認為,教育教學本身就是個極其深奧的研究問題👩🏿💻,需要用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去學習和研究。
林誌傑老師說,他從事教育的初心,是希望能將前人的智慧與知識代代傳承♨️,也是希望學生能青出於藍勝於藍,將來對社會、國家乃至人類有重要影響和貢獻。除此之外💆🏻♂️,看到學生收獲知識、走向成功,也能讓他充滿成就感。
“教育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𓀋,但我認為有一個簡單的、永恒的衡量標準〰️:學生是否認可。”學生的認可,正是作為老師最大的快樂。因此,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林誌傑老師時刻以“學生認可”為導向,不斷調整改善教學工作🏊🏼♀️,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林誌傑為經管學院本科生授課
線上線下:風雨同舟↕️👨🏽🌾,各取所長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林誌傑老師教授的實驗課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在《計算機語言與程序設計》的第一次線上教學中,林誌傑老師用全班122名學生、2名助教以及他本人共125人的姓名組成了“風雨同舟🪒、中國加油”的文字雲作為第一堂課PPT的第一頁,以表達大家與武漢同在和祝福祖國的心情。一幅圖🧗🏼♀️,把“宅”家多日的同學們的心緊緊凝聚在了一起。
面對首次雲端授課🗒,林誌傑老師也做了深刻的思考:“線上教學不只是簡單地把教學工作從線下搬到線上,而應該研究如何發掘、發揮線上獨特的優勢,進一步改善教學效果⚡️。”在他看來,即便疫情逐漸好轉🏺,線上或線下也不應該是一個互斥的選擇。各取所長、有技巧地融合💥,形成一種新的教學常態👩⚖️,或許才是未來教學發展的方向所在👨🦯🕵🏼。


疫情期間線上授課的林誌傑